歡迎來到奶與蜜花園!花園主人:Verna
- Dec 24 Thu 2009 00:20
[ART] 瘋狂的「宅」-王建揚
- Dec 12 Sat 2009 10:28
[EVENT]『日安巴黎』影展為2010台北國際書展暖身,陪你過聖誕夜
2010年第十八屆台北國際書展於2010年1月27日到2月1日在世貿展館舉行,共有300家國內出版社參與。
書展以法國為主題企畫,今年令人期待的除了一如往常地由信鴿書店展出的法國童書繪本之外,國際書展閉幕片將放映法國女作家莎岡傳記電影「日安憂鬱SAGAN」。
佛蘭西絲‧莎岡(Francoise Sagan)18歲就以首部作品:「Bonjour Tristess」(譯名為 日安,憂鬱)在法國文壇一鳴驚人,曾說過「寫作是一種激情,沒有它,生活將是死水一潭。」又說「我有權以我願意的方式去死。」的莎岡,其一生可以說是個傳奇,如果要寫她,恐怕又是一篇精彩的介紹。此片由法國凱撒獎影后希薇泰絲特(Sylvie Testud)擔綱主演,演出莎岡的激情專注和反叛,大眾可以透過此部電影從另一種角度了解作家的一生。
- Dec 10 Thu 2009 18:48
[MOVIE]令人懷念的Hulot先生 - Jacques Tati
- Dec 09 Wed 2009 20:03
[LITERATURE] L'Amant 情人
- Dec 07 Mon 2009 23:05
[EVENT]燃燒的靈魂──梵谷 2009/12/11~2010/03/28
繼去年在台造成轟動的「驚艷米勒」展之後,國立歷史博物館於今年底推出「燃燒的靈魂──梵谷」展,無疑是送給大眾最棒的聖誕節禮物。此次特展,從十二月十一日起為期三個月展出近百件梵谷作品。
美術史上最喜歡畫自畫像的,除了林布蘭外(Rembrandt Van Ryn) 就屬梵谷(Gogh,Vincent Van)了吧!而兩位正巧都是荷蘭籍畫家。 在台灣,梵谷的知名度來自於印象派畫家以及他最為人道的"死後成名"的故事。
鮮少人知道,原來梵谷最早是志在成為一名牧師。27歲才開始學習繪畫,1890年七月持槍自盡,畫齡短短十年卻創造了超過八百幅油畫、一千兩百餘幅素描作品。許多人喜歡梵谷的作品是由於他那悲壯的性格以及作品呈現出的旺盛生命力,然而這與他結束生命的方式卻有著強烈的對比。割掉左耳的梵谷(有德國藝術史專家表示,梵谷的耳朵是好朋友高更割掉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梵谷,星夜下的梵谷,窮困潦倒的梵谷,每一個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但也都說著同ㄧ句「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意思是「悲傷會永遠留存」),這是他死前說的一句話。難怪有句話說:他的眼睛裡,永遠藏著孤獨與驕傲,他的心是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直至二十ㄧ世紀末的今天,再也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夠這般悲劇性的寫下歷史,也幾乎很難再有第二個死前窮困潦倒,死後揚名立萬的畫家,當今的藝術家如果不能在斷氣前闖出一點名堂,或是把握那「成名十五分鐘」的機會(安迪沃荷傳世名言),大概也就默默無名的消失在藝壇了吧!
- Dec 02 Wed 2009 00:08
[EVENT]彭怡平《Her Story》Triptyque巴黎攝影作品個展
世界女性群像之一《她的故事》的作者-彭怡平,即將於2009年12月3日起在巴黎 Hautfeuille 攝影專業藝廊舉辦《Her Story》Triptyque攝影作品個展。《她的故事》這本著作發表於2009年一月,並且於2010年初即將發行法文版 。為了擁有第一手的資料,也為了如實地傳達出當代女性內心的世界,彭怡平選擇了「旅遊文學」與「旅遊攝影」的形式,期望藉由攝影與文學的角度,來介紹世界各地的女性,包括俄羅斯、埃及、荷蘭、法國、塞內加爾、義大利西西里島、泰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印度以及台灣,總共挑選出十二個國家,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而彭怡平也因這一系列的攝影作品入圍台灣2008年「第四屆TIVAC365傳統攝影獎」。2009年二月至四月間在法雅客及新光三越等地舉行《她的故事》巡迴個展 。此次首度舉辦跨出亞洲地區的第一次攝影個展就在巴黎,我們期待透過這些女性的故事,《Her Story》在法國也能引起廣大的迴響。
【推薦連結】
作者專屬網站:友善的貓 http://www.friendly-cat.com
《Her Story》Triptyque攝影作品個展:
- Nov 30 Mon 2009 20:10
[SHARING]嬉皮
- Nov 30 Mon 2009 20:08
[SHARING]塞納河美的像幅畫
- Nov 30 Mon 2009 20:04
[SHARING]聖母院旁的廣場
- Nov 30 Mon 2009 19:57
[SHARING]同志酒吧
這是.........
沒錯,屬於同志的聚集活動,在巴黎BHV百貨公司附近的酒吧。
他們大口大口地喝著啤酒,有ㄧ半的人頂著大光頭(或是禿頭,不得知)。
大部分的人穿著合身t-shirt,很招搖地群聚ㄧ堂。
- Nov 22 Sun 2009 21:12
[LIFE]搖搖飲料-orangina
誕生於1935年,至今擁有超過七十年歷史的法國老牌飲料orangina (台譯為法奇那),喝過的人可一點也不覺得他老。
品牌形象極鮮明的法奇那,是由一名叫做 Trigo西班牙藥劑師所發明的。這個由天然橘子果汁,內含果肉和橘皮精油組成的氣泡飲料馬上吸引了法國商人Léon Beton的注意,開始在阿爾吉利亞市集傳賣。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曾有過一段低潮期的orangina, 1953年由設計師Bernard Villemot一手設計出的第一個經典海報:螺旋狀橘子皮,成功地打響orangina的知名度。
鮮明的形象可以說是orangina成功的原因。“討人喜歡“更使他歷久不衰,並且在歐美家喻戶曉。orangina滿足了消費者對味覺、觸覺還有視覺上面的期待,帶給人們感官上的美好經驗。味覺上,除了新鮮的口感,內含果肉的天然橘汁加上氣泡,這在早期是個創舉,在二十ㄧ世紀的今日仍受大眾喜愛。 觸覺上,橘子造型的瓶身設計,喝之前搖一下的動作成了品牌強烈的特徵。視覺上,不斷推陳出新,打出製造話題的幽默廣告,搭配不同時期的slogan,廣告主軸曾多次環繞在搖晃的異想世界中。從早期的 "Secouez-moi, secouez-moi"(中譯為「搖我」),是大人小孩容易朗朗上口的ㄧ句廣告標語,直至"Naturellement pulpeuse"(中譯為天然果肉),廣告手法更是挑戰年輕族群的接受度:身材曼妙的擬人化動物在森林裡跳著惹火的舞蹈長達ㄧ分多鐘。
老牌飲料不畏批判,重新將廣告視覺定位在略偏成人的世界,也許是策略,也許是市場導向,也許只是“好玩“,因為orangina一路走來始終獨具風格。這支極具性暗示的全新orangina廣告,成功的挑起了人們的注意力及口水戰,有人表示看不出性暗示主題跟orangina的關連性,也有人覺得這是一支愚蠢的電視廣告,表示如果要看光溜溜的屁股在家看自己的老婆就夠了。另外也有人稱讚其為絕佳之作,好玩又幽默。 褒貶不一的評論持續在各國的論壇上展開,然而實際上是否影響大眾的購買力則不可知。
儘管消費者無法知道這波狂潮是否替orangina締造出漂亮的業績,但是足足讓已經七十餘歲的orangina風光好一陣子。別以為orangina只有橘子口味,近年也有充滿異國情調的牛仔風,薄荷味以及印第安的石榴口味。在歐洲,不論在一般購物超商或是咖啡館,orangina是隨處可見的飲料。在台灣,7-11或是全家便利商店就能輕易找到這個遠從法國紅至全球的橘子氣泡飲料,只可惜目前台灣市面上只有傳統的橘子口味。還不認識orangina的朋友可以逕自到youtube搜尋走遍歷史的orangina電視廣告,親自瞧瞧什麼是好玩,充滿活力,而且一點也不嚴肅的orangina法奇那式風格.